第三、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不外乎农村环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问题。首先是农村自然环境问题,虽然农村不像城市那样有严重的雾霾,土壤和水质却正遭受着大量不合理施用高浓度肥料和农药的污染。这种污染是潜在的,长期的,和难以治理的。
其次是农业增产,我国实现了难得的粮食九连增,据统计年鉴记载,1978年我国农业化肥消耗只有884万吨,到了2007年达到了5107.8万吨。由此可见粮食增产与化肥投入密不可分。正是我们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日益恶化,如果再不合理施用化肥粮食增产只是空谈。
第三是农民增收,随着近年来高浓度肥料的高速发展,和宣传上的误导,以及政策错位的支持,物美价廉的中低浓度肥料被遗弃,被冠以“落后”的帽子,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工厂不得不花大代价来生产含量更高的产品,现在45%以下的肥料已经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48%、54%,甚至更高的含量。
生产高浓度肥料需要消耗宝贵的日益匮乏的高品位磷矿石,以及煤炭及石化资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中低浓度肥料物美价廉的原料被抛弃,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还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如:近期湿铵出厂价跌破了270元/吨,其价格创下10年最低。湿铵含氮量23.5%,尿素含氮量46.4%,从含氮量看2吨氯化铵相当于1吨尿素,对应的尿素价格仅为540元/吨,其价格完全背离了价值。究其原因是高浓度复合肥正在替代45%含量以下的复合肥,造成在复合肥中氯化铵用量的急剧下降。
由此可见,高浓度肥料的高速发展、宣传上的误导,以及错位的政策支持,导致农民相信高浓度意味着高产量,高效益。殊不知农民在高投入的情况下并没有获得高产量、高效益,相反,即破坏了耕地又污染了环境。
总之,肥料界在一片淘金潮下,研发新型肥料、高浓度肥料似乎成了肥料产业唯一的方向,政府、学者、企业众口一词,仿佛肥料非新型化、非高浓度化不能进步,这同样已成为现如今肥料行业的另一大景观。
其实,肥料虽然是一门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但绝不能成为伪科学的试验场。我们要廓清科学的迷雾、走出理念的误区,乃至打破利益的藩篱,业界仍需努力。
观察全球农业发达国家,面对农产品生产这个主战场,我们不难发现,基础肥料、常规肥料才是最重要的肥种,他们将创新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施肥指导和农业服务上。
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新型肥料确实在某个区域、某类作物、某种气候条件下,解决了特定的种植问题,但不可人为无限拔高,更不能全行业都趋之若鹜。诚如某肥料专家所指出的,从当前生产实践来看,肥料工作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完善配方施肥技术和推广平衡施肥理念上,常规肥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肥料应用的主流。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