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有毒”农产品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市场上充满了对农药的恐慌情绪,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水果的时候,甚至将有无用过农药作为自己购买的选择标准。 农药真如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吗?正常的农业生产会不会造成农药残留进而导致对人体的伤害?农药到底可不可用?针对这些疑问,《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的相关负责人。 问题一:不用农药行不行 “植物犹如人类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菌、害虫、杂草以及害鼠的侵袭,如不对其进行保护和救治,轻则会影响生长、减少产量,重则会导致死亡颗粒无收。人生病了要吃药、植物生病了要打药,道理是一样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副所长郑永权向记者打了个比方。他认为,不用农药是不行的。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损失。 当前,我国农、林虫害多发、重发、频发,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黏虫等迁飞种类害虫此起彼伏。而且,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频繁开展,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危害加剧的趋势。例如,美洲斑潜蝇自进入我国不到10年,就已遍布全国,严重危害百余种农作物,每年防治费用约4亿元人民币。 “我国是人口大国,保障粮食的自给自足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粮产,另一方面需要减少单位面积的损失,而这与农药的使用是分不开的。”郑永权告诉记者。 此外,舌尖上的安全不仅指合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还包括生物本身以及其产生的毒素导致的安全问题。目前,农产品因真菌感染而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真菌毒素已报道有300多种,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等。这些毒素不仅能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还可以通过其他消费产品而形成二次危害。 同时,农产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进行防腐保鲜处理,极易感染食源性疾病微生物而发生腐烂,消费者食用被大肠杆菌等污染的农产品后会引发急性肠炎等,有报道曾说,有害微生物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最主要的问题。 “因此,农药通过控制病菌的危害而减少生物毒素的产生和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郑永权说。 问题二:农药安不安全 “目前市场上批准使用的农药在其使用登记的作物上按其规定的使用方式、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采收间隔期都是相对安全的。”郑永权告诉记者,“我国已经从农药的药效、残留、毒性和环境影响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安全评价,只有通过评价过关的农药,才被批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用农药跟过去的农药相比已大不相同。首先是农药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有了很大变化,过去多为含氯和砷以及有机磷农药,现在多为仿生农药,毒性大大降低。其次是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过去多为神经毒剂,容易引起人中毒。现在有影响昆虫能量代谢、物质合成的新农药,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小。第三是效果好、用量少。目前我国含有高毒农药成分的产品比例不到2%,低毒和微毒农药产品达75%以上。因此,总的趋势是农药的毒性在降低,使用量在减少,安全风险在降低。 农药残留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蒋红云介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根据农药的毒性毒理学数据、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人们的食物膳食消费结构等,利用风险评估技术计算出的安全值。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以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基础,也就是以一个人一生天天吃某种农产品和可能吃的最大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物种差异以及孕妇和儿童的安全,再增加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标准是十分严格的。所以,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就是安全的。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我国目前已制定了3650个农药残留标准,涉及387种农药、284种(类)食品,覆盖了蔬菜、水果、谷物等几乎所有主要农产品。 “我们不要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出’等同于‘超标’,也不要把‘超标’等同于‘有毒’。”郑永权认为。 问题三:农药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农药未来的发展,郑永权认为,将朝着高效低风险的方向发展。 据他介绍,农药的发展已经历了低效高毒(对靶标生物低效、对人类高毒)、高效高毒(对靶标生物高效、对人类高毒)、高效低毒(对靶标生物高效、对人类低毒)、高效低毒低残留(对靶标生物高效、对人类低毒、在农产品中和环境中残留量低)4个阶段。 目前,在人类对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概念已不能满足现代可持续农药发展的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未必能保证安全。因此,下一阶段目标就是要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它不仅指品种要对防治对象高效、对非防治对象低风险,而且还包含了剂型设计、施用技术和管理政策等,即指在创制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基础上,通过低风险剂型设计、低风险应用技术和管理政策引导,把农药对作物、农产品、人畜、环境等的风险控制在人类可以接受的范围,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