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微信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会刊 > 读书看报 >

《土壤微生物生态工程》—农业面源污染(68)

来源:西部果友联盟 | 作者:西部果友联盟 | 时间:2015-09-07 11:20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是与点源污染相对的,是指溶解性的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地面的各种污染物质如城市垃圾、农村畜禽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或有机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作用的冲刷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污染。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对面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物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考虑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有化肥污染、农药污染、人和畜禽粪尿、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等。农业面源污染途径及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控制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在全世界不同程度退化的12亿公顷耕地中,约有12%是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美国的环境污染总量中2/3来源于面源污染,而其中的75%是农业面源污染所致。在欧洲、日本等国也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在50%以上。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水、大气、土壤等方面。湖泊的氮、磷50%以上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世界银行的报道指出,中国地下水有将近50%被农业面源污染。我国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耕地面积已近2000万公顷。我国各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面源污染源排放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是由自然过程引发的,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得以强化的过程。它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实质上是污染物从土壤圈向其他圈层尤其是水圈的扩散过程。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本质上是一种扩散污染。降雨径流过程是造成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才是面源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主要有降雨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溶质溶出过程和土壤溶质渗漏过程,这4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较,具有不确定时间、不确定方式、不确定数量,多种污染复合排放的特征。同一污染行为的污染对象多元化,这是一种“立体污染”。一种污染源,无论是农药、化肥、农膜,还是秸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灌溉,任何一种单一的污染行为都会产生两个以上的污染对象。各污染对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复合系统,包括农业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全世界倡导对农作物有害生物采取综合治理策略(l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该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大大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IMP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基因工程防治等多种措施的综合。美国采用的BMPs和“保护缓冲带”的技术,也有一定效果。BMPs措施在耕作制度方面的技术主要有保护性耕作、等高种植、等高条播、设置种植缓冲带、覆盖种植和实行保护性轮作制等。1997年,美国农业部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推荐的“保护缓冲带”  (conservation buffer strips),利用不同植被吸收土壤养分的互补性和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截留、过滤能力,将农田与水体隔开,有效地减少了农田地表和地下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物,改善整个流域的水质。日本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推广有机物的利用、缓效性氮肥和包覆肥料的使用、根据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进行防治和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等技术。80年代,人工湿地成为规模性防治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90年代,人工湿地技术在国外已应用到农村污水、家畜与家禽的粪水、垃圾场渗滤液等方面。

我国对农业面源性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有生态工程控制技术、农业水土保持及耕作措施、综合控制技术。衣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流失。生态工程控制技术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之一,主要包括前置库技术、植被缓冲带技术、湿地技术等。

随着对湿地功能、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始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来进行水质的净化和污水处理工作。如德国开发的Max-Planck Institute Process系统,美国的国家空间技术实验室研究开发了“厌氧微生物和芦苇处理污水”复合系统等。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