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化能自养硝化菌固然是硝化作用的主要推动者,但还有化能异养菌参与硝化作用。1948年Quastel观察到土壤渗漏柱中丙酮酸肟转变为亚硝酸根离子,并鉴定出几个起作用的菌为无色杆菌和棒杆菌。Jensen(1951)分离出三群其他的异养硝化菌:24株珊瑚诺卡氏菌,一株土壤杆菌和3株产碱杆菌。一株珊瑚诺卡氏菌纯培养以丙酮酸肟作唯一氮源,8天内产40微克亚硝酸根离子,在肟加蛋白胨培养基中则产70微克亚硝酸根离子。所有这些菌仅形成亚硝酸根离子作为硝化产物,但其产量相当高。 Schmidt(1954)首次报道了异养菌能形成亚硝酸根离子,并分离到作用菌为黄曲霉。在酵母汁—胨—葡萄糖培养基上该菌在7—14天内产25—30微克亚硝酸根离子,其主要产物是铵根离子,另外有亚硝酸根离子,不超过1.5微克,每毫升。Eylar和Schmidt(1959)对异养硝化菌进行了调查,发现能产硝酸根离子的仅只黄曲霉。后来其他作者发现其他菌也能形成硝酸根离子。(表12—3)。
Schmidt(1960)指出黄曲霉纯培养的硝化作用特征是:很高的且较窄pH范围,底物浓度保持在碳氮比小于五,生物量与产物之比极高,且完成细胞合成之后才进行硝化作用,这些特征也适用于其他异养硝化菌,这些特别条件局限了这些菌在自然条件下的硝化作用,可能在自养硝化菌不能生长的条件下,硝化作用是由异养菌进行的,不管怎样,异养硝化菌的硝化强度远不如自养硝化菌的,表11—4列举了自养菌和厌氧菌纯培养硝化率的比较。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