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与微生物应用
过度使用或误用农药和化肥簿不仅破坏农业生产环境,而且产品的安全性、保健性等也会出现问题。自然农法、有机农业运动等迅速扩大也为现代自我矛盾、自我破坏的架构敲响了警钟。人们正在寻求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原理的农业方法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近年来,已经出版了许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方法的专著,轮作体系的再确认、天敌的利用、微生物应用等也分外引人注目。但是,这些方法一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另一方面却面临着难以一般化的困难。就拿微生物的利用来说,其难点在于再现性的问题,而供应微生物素材的一方太过强调自已的观点产生的自我矛盾也不在少数。
例如,某种微生物对特定的病害有效,人们却无视这一前提条件,错认为对所有病害都有效。再如,过早地将一些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戏剧性结果当作普遍真理来模仿等等。此外,在经营上为了强调与其他公司的不同,仅仅提高特定微生物的密度,这与农药时代的观念什么两样,走的实际上是同一条路。
作者多次谈到如果将国内市面上贩卖的微生物制剂集中起来,只要持续地施用就必然能够产生效果,而且其效果只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就能稳定相当长的时期。
不幸的是,这种大杂烩式的思路并不为学者或研究机构所接受。这是因为哪一种微生物的作用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微生物间如何发生互作用的等等各种问题的确证是十分困难的。这样,“在学术上没有意义”便成为关键的理由,无论怎样的奇迹,在“学术性”一词面前都无法避免被粉碎的命运。
现在市面上受到欢迎的微生物都有过在上述压力下先展现其实际效果再开拓市场的相同经历。
这种大杂烩式的背景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 自然生态系统依赖于其构成要素的信息量,即基数的质量和数量,构成要素的种类越多、每一要素的量越大,就越能够形成高层次的相互作用,因而便可以维持高度的稳定性。这种常识性的思路应用于土壤微生物区系中,便产生了前述的的结果。由于微生物并非肉眼可见,现实中这样简单的道理也很难被理解。
简言之,尽管微生物千变万化,既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但高地力、稳定的耕地一般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其微生物区系中拥有出众的种类和数量。
2.管理土壤微生物区系是可能的
一般认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管理是困难的。对地上可见部分进行除草、间苗、中耕、施肥、灌溉等的栽培管理比较容易,相对而言,对于地下部、尤其是不可视的微生物区系来说,仅适用于用于可视世界的方法就无能为力了。再说,微生物区系的繁多的种类、天文数字般的数量及其特殊的增殖方式往往令人不知从何下手。
实际上,地球上被称为植物的物种其数量尚不清楚,而微生物的种类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植物尚有进行光合作用这样一个共同的功能,而微生物涉及多种多样的合成、分解方式,以及好气性、嫌气性、喜光性、厌光性、对pH值及温度不同范围的适应性、对营养条件的适应性等等,其多样性是植物所无法比拟的。
微生物应用上最大的困难是由于“既不可视,又有天文数字般的数量”的特性所造成的盲目性。当人们将其培养的微生物应用于土壤中时,如果从土壤中现存微生物的量来衡量话,往往令人难以想象培养的微生物能够战胜土著微生物。因此,人们的共识是:仅仅在实验室里取得成功的微生物一般难以在实际土壤中取得相同的结果。
这样的想法至今仍然存在,并且极大地阻碍了微生物的应用。其结果导致许多有用的微生物资源在得到有效应用前便消失了。
导致人们认为不可能管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误以为所有土壤微生物与外来微生物都是敌对的。此外,耕地土壤不同于森林土壤,其有机质含量低,且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无法像森林那样产生净菌土壤,这种情况也加剧了人们对管理土壤微生物区系难度的顾虑。
确实,仅仅对症疗法式地加入微生物,多数情况下不能马上产生效果。土壤中的微生物大多是无害的,有害微生物仅占极少数。但是,在某种有害因素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有害菌就会显现出来,而当这种条件消失时就会恢复原状。
以化肥、农药等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往往带有结构性缺点,加上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连作的方式,造成了有利于有害菌显示效果的环境。
由于这种对症疗法式地施用微生物所遇到的环境往往与加入微生物所需的增殖条件相左,因此,要取得效果,就必须将土壤及施肥管理方法转换为不利于有害微生物,而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方法。
例如,土壤微生物区系随季节发生变化,其变化支配着地上部的状态。大多数温带蔬菜即使是夏用型品种在夏季高温期也会频发病虫害,如果不施用农药是无法栽培的。考察一下这个时期的土壤微生物情况,就会发现在高温期内不仅微生物的绝对数量急剧增加,而且作为腐败菌主体的镰孢霉菌类所占比例很高,而在低温期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根据这一情况,如果在夏季适当降低夜间的土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同时施用具有抗菌性的微生物,降低镰孢霉菌的比例,这样,即使是夏季高温期也可以不依赖农药而进行蔬菜栽培。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土壤微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其实,叶面微生物一般与土壤微生物也是联动的。
3.人为施用微生物的必要性
多数人都存有这样的疑问:“有益微生物既然存在于自然界,那么,即使不施用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有机物的施用方法,有益微生物不是也可在土壤增殖吗?”
确实,经验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如果连续施用海草、鱼粉等海产品或蟹壳等富含角质素的物质,不仅可以维持微量元素的平衡,还可以增加有益放线菌的数量,从而使土壤短期地形成具有抑制病害功能。但是,土壤微生物世界比地上的植物世界更为复杂,有益微生物发生的机会与森林生态系统一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的。
植物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从零开始到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此外,这种植物是否能作为食物,还存在着一个选择的问题。
相类似地,在微生物的世界中,即使繁殖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益与否是另一层次的课题。可以这样下结论:如果不受时间限制持续施用有机物,有益微生物增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由于受到偶然性的支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的概率.尤其是从空中传来的少数有益嫌气性菌积聚的概率则是极低的.
因此,在土壤中施用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就像播种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技巧使微生物在土壤中得以生存。
4、微生物应用技术的基础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涉及改良土壤、抑制病虫害、提高品质和产量、节省劳力等诸多方面,而各个方面都是相互联动的.因此,提高各方面相互作用的效果是有效应用微生物的基础,采用像仅仅施用化肥或农药那样的对症疗法式的思维方法,是难以充分发挥微生物效用的。
微生物应用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是期望发挥作用的微生物的密度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以上,另一方面是其生成物必须达到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的水平以上,只有满足这一前提条件,效果才会呈现出来。因此,不管何种有效微生物,如果无视这一条件都将会是无效的,特别是在试验方法上与化肥、农药是完全不同的。
换言之,微生物也是具有意识的生物。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做好充分准备,是微生物利用者的责任,如果缺乏这样的理念则必将一事无成.
前面已经说过,微生物应用的基础是向自然生态系统健全的机制学习,植物的种类以及基质的数量越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将越多。
因此,必须施用多种多样的有机物质,同时,土壤构成因子越复杂越能得到好的结果。不能采用有树皮就用树皮,有稻秸就用稻秸的方式,应该是多种类混合施用,能用多一种就用多一种,哪怕其数量仅占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在改良土壤的时候,也应该使用多种多样的客土,或者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多种微生物得以繁殖的条件。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