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拐点开始出现,如何做好新一轮转型升级是苹果生产经营者必须面对的现实,现就苹果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苹果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拐点出现的具体体现: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苹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以来,由于苹果产业的高效性、操作的简单性、技术的公开性、发展的易复制性,产业的发展一直呈现出发展—过剩—调整—再发展—再过剩—再调整的循环状态,在本世纪初期,苹果产业经过整合,产销形势趋于合理,苹果销价开始回升,所产的苹果呈现畅销俏销势头,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从2005年开始,我国苹果栽植又出现了一次小高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苹果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苹果种植规模过大,生产效益下滑,苹果种植呈现增产不增收现象,种植者的积极性受挫:多年来,由于产品质量方面不过关,出口成本较大等原因,我国苹果年出口量较少,所产苹果以内销为主,多年市场磨合显示,我国苹果的产销平衡点在3000万亩左右,当我国苹果种植规模在3000万亩以下时,所产的苹果能够很好的卖出去,而且售价较高,当种植规模超过3000万亩时,就会出现滞销卖出价难现象,苹果价格就会下滑,而且下滑的程度与种植规模呈正相关,种植规模越大,则滞销越严重,苹果价格下滑程度越大。据统计,在2013年我国苹果的种植规模就突破了4000万亩,目前大约有1000万亩的苹果为超量发展,种植规模过大,直接导致产能过剩,从2014年后期开始,我国所产的苹果量远远的超过市场需求量,苹果销售出现滞销现象,售价开始下滑,苹果种植效益开始下滑,这一现象从2014年开始,2015年、2016年持续发酵,苹果种植呈现增产不增收现象,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2、品种问题突出:我国苹果的种植品种组成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早中晚熟不配套,早熟品种严重短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严重过剩,在晚熟品种中种植品种单一,红富士一种独大,占到了栽培总量的70%以上,各地发展品种雷同,这样导致红富士苹果集中上市,销售期市场压力大,卖难现象频频出现,我国苹果销售市场畸形发展,早熟品种市场无货可供,品种销售市场强劲,晚熟品种滞销的局面,红富士销售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因而我国苹果的滞销主要是红富士苹果的滞销,我国的苹果卖难也是红富士的卖难。 3、质量问题凸现:在苹果短缺时代,质量问题被告掩盖,萝卜快了不洗泥,所生产的苹果均可变现,获得理想的效益,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销商、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大大的加强,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表现尤为明显,精品果、优质果胜出,仍保持着畅销、俏销势头,果价仍保持着高位运行,大量质次的苹果陷于卖难的泥潭,难以自拔,卖得难,售价低,生产销售前途暗淡。 4、市场萎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苹果市场开放,随着我国人品红利的消失,进入我国的外国苹果量逐年增加,我国苹果市场这块蛋糕被瓜分,加之近年来,我国各种水果店均呈快速发展态势,在我国北方苹果种植面积快速扩大的同时,南方的柑橘以及葡萄、大樱桃、红枣、香蕉也呈快速发展态势,果品市场供给多样化,直接造成了苹果消费市场被压缩,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苹果市场萎缩,一方面是种植规模在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是苹果销售市场的萎缩,这两方面叠加作用,导致我国苹果卖难现象雪上加霜,滞销现象越来越严重。 5、产业布局缺乏合理性: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以往认识的局限性,群众认识程度不同,发展苹果生产积极性方面的差别,我国苹果产业的布局不是很科学,象红富士苹果引入我国后,各地区划均不是太严谨,经多年栽培实践,布局调整才趋于合理,象河南将海拔800米以上定为红富士精品果生产区,陕西精品果的生产区间已由渭北高原的旱腰带调整到了延安及榆林地区,总体上全国性的苹果产业布局重心呈现西移北扩态势,这既有政府推动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市场调节显示了作用,由于苹果生产的高效性,在以往普遍认为种植苹果的最佳适宜区边缘,有群众自发的种植苹果树,在结果后,所产的苹果果实品质优于人们普遍认为的最佳适宜区所产的苹果,这就引发了人们对适宜区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这一现象在陕西、甘肃表现最为明显,象甘肃静宁在种植苹果区划时,将红富士苹果的种植范围规划在海拔1800米以下,而四河乡贯岔村厍学科将红富士种在了海拔1983米的山台地,所结果实表现很不错,这一现象在各苹果产区普遍存在,由于我国在苹果区划时参考日本的经验,主要以年平均温度确定适宜性,日本将优势产区的适宜气温确定为年平均温度8—12℃,我国将年平均温度9—12.5℃确定为苹果的最适宜产区,将年平均温度12.5—13.5℃确定为苹果的适宜产区,将年平均温度13.5—16.5℃确定为苹果的次适宜产区,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苹果布局上较混乱,全国各地最佳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非适宜区均在发展苹果,大量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的苹果供市,导致市场劣质果占位,总体苹果售价下滑,象2016年春节前后,陕西礼泉富士仅售1.20元/公斤,这不但造成了国内苹果销售的混乱,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苹果在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6、生产成本快速上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人口红利消失,果园用工工资快速上涨,农用物资价格逐年上涨,果园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果园的经营效益下滑,苹果生产的高效性在消退,产业的吸引力在减弱,已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7、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国苹果生产中普遍存在有机肥投入不足,长期大量的依赖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苹果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品质下降明显。 随着苹果种植周期的延长,危害苹果的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加大,农药的用量逐年增加,农药污染成为不容突视的方面。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国苹果产业升级的拐点已经出现,科学合理的搞好转型升级,是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在转型升级时应重点做好去产能、调结构、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工作。 三、去产能:我国苹果种植规模过大,超量发展明显,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去产能已成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非适宜区种植的苹果,适宜区内种植的但无能力经营及老化严重的果园,应鼓励挖除,通过挖除一批产能低下的果园,使苹果的产销形势趋于平衡,解决苹果生产中的卖难现象,克服滞销局面,这是大势所趋,但由于苹果产业的高效性,挖除是相当困难的,可能会有相当果农会等待观望,其实应该吸取前几次调整的经验,非适宜区及适宜区果园老化现象严重的产区应主动退出,因为这两类果园在今后的发展中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死扛是没有出路的,退出可发展其别效益好的产业,这样既有得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为全国苹果的持续发展腾出市场,促进苹果产业整体质量提高,有利双赢。 四、调结构:目前我国苹果产业结构方面既有品种组成不合理的问题,也有布局不当方面的问题,均应进行调整,以适应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1)调整品种组成:在品种调整时总体上应压缩晚熟品种的种植规模,适当的规模性的发展早中熟品种,优化品种组成结构,将早、中、晚熟品种的组成比例调整到1:2:7,晚熟品种中,红富士的种植规模应减少,要适当的发展粉红秦冠、蜜脆、瑞阳等晚熟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供给,要扩大早中熟品种的种植规模,在苹果产区建立一批富藤金果、红将军、红露等早、中熟品种的生产基地,以实现鲜果的周年均衡供给。 (2)调整苹果产业布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苹果产业生产重心西移北扩态势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对苹果种植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生产中应积极应对,据专家预测,随着气候变暖,目前我国苹果生产的适宜区,再过二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环渤海湾产区的山东烟台产区、黄土高原拉区的河南的三门峡产区、山西的运城产区、陕西的咸阳部分县区、宝鸡产区、黄河故道和西南高地产区均会成为苹果的次适宜区,而陕西的延安地区,甘肃的陇东南地区、山西的晋中、太原市、吕梁市、辽宁的辽西和辽南地区,河北年均温低于10℃的地方仍将是我国苹果的最适宜区,在今后我国苹果布局的调整方面应对气候变化高度关注,可参考专家的预测结果,将苹果主产区调整到年均温8—12.5℃(最适宜区)或12.5—13.5℃(适宜区)之间,以优化布局,提升我国苹果的整体质量,增强我国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降成本:苹果产业中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减弱,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生产中精细化管理措施难以落实,这直接影响了苹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很不得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生产中应借鉴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经验,加快机器代人的进程,推广省工栽培模式,积极研发和完善无袋栽培技术,推广无袋化栽培,大幅度降低果园生产成本已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生产中具体应做到: (1)加快果园管理的机械化进程: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中机械化作业已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果园机械化的进程与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气减少不不相符的,果园管理中的用工荒已普遍存在,要立足我国的实际,参考国际果园机械化的模式,多研发适宜我国小条田种植、家庭为主经营模式的小型果园作业机械,以推动果园管理快速向机械化迈进。 (2)推广省工栽培模式:果园机械作业有机械作业的特点,国际上普遍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以适应机械作业,近年来我国这种模式开始在苹果生产中应用,要加强试验研究,促使这一技术中国化,以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象静宁近年来摸索出的山旱地乔化砧+短枝型品种密植栽培既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又突出了地方特色,具有投资省,进入结果期早,树势旺盛的特点,很有推广价值。 (3)推广无袋化栽培:套袋栽培大幅度的提高了果实品质,但套袋栽培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已很不适应产业的发展形势,近年来我国多地进行了无袋化栽培试验,但均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品种配套、病虫害防治、农药残留控制、食品安全性、品质改善等方面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仍有待探索和完善。 4、提质量:规模足够了,提质增效成为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应采取综合措施,在果实着色,增大果个、端正果型、提高果实含糖量、降低果实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方面要强化管理,促使果实品质再上新台阶,促使所产果品向高端市场流动,降低劣质果品在生产中所占的比率,这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所在。 5、增效益:苹果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促使苹果产业效益的提高,只有产能降下来,品质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苹果生产效益才能实现实质性的增加,因而这是一项综合工程,应全力抓好,切实促进苹果产业整体效益提升,这是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来源: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王田利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