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耕地呢?为什么认为中耕是必要的呢?究竟有什么作用? 人们认为作物生长需要深厚的土层,只有根系深扎,才能获得更多的水、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因此,要勤中耕,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才有利于土壤爽水透气,促进硝化作用,释放有效氮。同时施到地面的化肥,通过中耕埋进土中,减少挥发,提高肥效。 中耕促进了土壤的硝化作用,但这只不过是自我消耗,暂时的权宜之计而已。中耕一时能起到松土透气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中耕破坏了表土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团粒结构,不利于保水保肥。耕锄越勤,则土粒越细,孔隙越少,土壤越板结。 土壤透气并不是中耕的作用,而是由于自然土壤随着年代的增长,而变得多孔而松软。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微生物繁殖,地力增进的结果。耕地有害而无异,土壤的肥沃性和松软性要靠自然力来完成。 团粒结构是土壤结构的一种形式,它是由钙质(石灰)与腐殖质胶结所形成的的土团,一般有小米到黄米粒般大小。这种结构的土壤,有疏松透气、蓄水保墒、徐徐供给养分的性能,能够调节水分、空气、土温和养分转化的能力,能使土壤中水、肥、气、热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这种土壤肥力高,有利于植物根部呼吸和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效态养分,又有利于耕作,是农田的理想土壤。那么这种土壤在自然界中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生物翻耕-绿肥根系 人为耕地只不过10-20cm,而绿肥或杂草的根系可达30-40cm以上,随着根系的深扎,水、肥可渗进下层,根系死亡后,又增加了土壤的腐殖质,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变得疏松。 二、生物翻耕-蚯蚓 蚯蚓被认为是最出色的的“生物翻耕机”,只要有蚯蚓在的地方,就能够看到土壤表面有一团一团的小颗粒,那就是蚯蚓排泄的粪便。蚯蚓在土壤中移动时,会加速土壤的“耕”,但是又不会交换深层土壤与浅层土壤,这就避免了翻耕对于微生物的危害。而且蚯蚓作用还可以促进Cd、Ni等重金属向交换态和水溶态转化,还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 三、生物翻耕-有机质 有机质包括土壤动物的分泌物、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它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可以使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这种团聚体具有水稳性与力稳性,可以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透气性,保证土壤生物以及根系对于氧气的需求。 而且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很多活性成分,例如氨基酸、有机酸、蛋白质、多糖等物质,这些物质会与矿质元素、有机质等物质结合形成团聚体。 以上所述并不包含全部的生物翻耕类别,以蚯蚓来举例,除了蚯蚓之外,土壤中其它的动物也有这种作用。除了绿肥之外,果树、蔬菜等根系(主根系)的深扎也有相同的效果,只是我们将某些蔬菜连根拔起,而浪费非常好的有机物资源。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