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研究的纯培养体都是好氧或微好氧性的化能异样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世代周期为18-24小时或更长。适宜的碳源是短链脂肪酸和三 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如琥珀酸与苹果酸。大多数菌株都能利用氮气作唯一碳源,在培养时提供铵盐则更好。细胞中含有两种谷氨酰氨合成酶,GSⅠ和 GSⅡ,当利用铵盐时GSⅠ起主要作用,当利用N2则是GSⅡ起作用。 根据弗兰克氏菌的某些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一些研究者将它们分为A、B两个类群。A群内各菌株之间医源性较强,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但已分离的多数菌株都不能再感染原来的寄主。B群内各菌株之间具有较强同源性,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差,一般能再感染原来的寄主。 三、放线菌根瘤的形成与结构 (一)根瘤的发生 弗兰克氏菌即可以经由植物根毛也可以通过根麦表皮细胞间隙感染寄主。 桤木、木麻黄、杨梅和香蕨木的幼嫩毛在弗氏菌影响下变形,弗氏菌在根毛变形部位进入根毛内,菌丝向根毛部发展,根皮层细胞受到刺激而分裂,这时在根上出现微小的隆起,称为前跟瘤。菌丝继而进入前跟瘤的部分细胞中,使之扩散;同时在根的中柱鞘位置形成初生根瘤原基,随后发育成侧根,已进入前根瘤皮层细胞,在其中进一步侵染发育中的侧根皮层细胞,在其中分裂繁殖,並反复感染邻近细胞,最后形成真根瘤。弗氏菌可以通过胡 子和沙棘的根表皮细胞间隙进入根内,这时皮层细胞不分裂形成前根瘤。菌丝侵入后,中柱鞘产生初生根瘤原基;菌丝穿过根内皮层进入根瘤原基的薄壁细胞间;菌丝分支並穿过细胞壁进入原基细胞内,被感染的原基细胞形成根瘤裂片。 在桤木型根瘤中,根瘤裂片长到根麦皮外面之后分生组织反复分裂,形成一簇珊瑚状根瘤。在杨梅和木麻黄型根瘤中,数个侧根原基几乎与前根瘤同时发生,它们发展成一簇根瘤裂片。在根瘤簇的裂片上又可以长出根来。根瘤根比根瘤裂片细的多,没有弗氏菌的感染。在自然条件下,多年生的根瘤簇直径可达几厘米。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