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应该是把肥料、病虫害、耕种和品种全部考虑在内而试验出来的成果。现在能不能进行这样的实验呢?现在还不能。有些实验看起来似乎是把肥料、病虫害及耕种综合在一起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近一个时期,很多大学的教师就水稻的高产著书立说。这都是很宝贵的研究成果。可是,采用他们提出的方法却不能获得高产。 有一位努力钻研同化作用的教师,他经常带着学生到我的田里,调查光照度等日光的情况。可是,每当问他回去后是否搞不耕田种植时,他总是说:“不搞,把这项研究留给福田先生搞,我是搞同化作用研究的。” 的确,他通过搞同化作用的研究,写了一本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同化作用理论能够直接使粮食高产吗?回答是否定的。尽管他讲了温度在30度时同化作用的情况,也讲了上部叶子的转换机能,但在爱媛县,即使今年的温度达到了30度,明年也许就只有24度,而且有的地方的平均温度还要低。这样一来,他的理论就全用不上了。促进同化作用可使淀粉的合成量,增多,从而增加产量。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在其他的条件发生变化后,有时温度低的地方反而能高产。 适宜水稻生长的温度,是30度、20度,还是15度,这是不能确定的。仅品种的变佬就能导致适宜温度的变化。这个人使用了这一品种,就形成了这个品种与周围温度的关系。然而,也许东北人使用了另外的品种,在更低的温度下反而增加了合成能力。这种差别当然是存在的。因此,在某时某地所进行的实验成果,是根本不具有普遍性的。 我看了农林统汁调查事务所对某年大米产量所做的预测,它介绍了该年水稻的分蘖数后,推断水稻将有好收成。但是,上述的预测没有应验。这是因为,分蘖多并不意味着高产,粒数多、稻子长得高也不意味着高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高产与否的是稻子成熟时秋季的天气。第一次调查时的茎和叶,在收割时已变成了下面的叶子,枯萎了。这种预测,实际上是在对一种变幻的幽灵进行调查和预测。为此,是不是可以说只要在水稻成熟时进行详细的调查就能预测其产量了呢?也不是。有一种更根本的因素在制约着产量。它是无限大的。在这种无限大的因素中,只有一小部分被人类的小智慧加以综合,通过实验变成了小的研究成果发表了。 如果认为可以把这种研究成果拿到农民那里进行实际应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总而言之,我是从彻底否定以往的农业技术出发的。这也使我完全否定了所谓的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否定,源于我对支撑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西方哲学的否定。
|
西部果友联盟 | © 2014-2015 |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 | 电话:029-89298328 联系人:赵女士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公司| 陕ICP备14008100号